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
漫談唐朝時的鯉魚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作為一條自由自在的鯉魚,悠游在唐朝的河流里無疑是最幸福的。
彼時是魚洵樂,出游從容,真是鯉魚子孫繁衍生息的黃金時代。
可是魚兒的游樂之享,并非因為大唐一統(tǒng)帝國的赫赫聲威,使得河溪之中水草豐茂、餌料豐盈。
或者是因為讓天敵們生畏遠(yuǎn)遁、銷影匿蹤,帶走了被窺伺獵食的危險。
而是因為人們見之手足失措、蜷縮無前,不敢下以鉤網(wǎng)將其捕獲,更無膽量將之烹煎油潑,舉箸挾之佐酒拌飯大快朵頤。
據(jù)說,孔子后裔有不食鯉魚之習(xí),因為孔子之子出生時,魯昭公以鯉魚饋送稱賀,孔子遂以“鯉”為名、以“伯魚”取字,命名其子。
孔姓后人睹物思人,追念宗祖,言談中尚且避諱先人名字,又怎敢將鯉魚剖腹刮鱗、食肉飲湯呢?
在唐之先,鯉魚已為人神化,受到了人們的尊崇。
民間傳言,鯉魚躍過龍門即可生出爪角化身為龍,池中物奮力一躍,即能騰云乘霧,潛藏飛騰,鯉魚可謂神異至極。
不過,在一個“龍肝鳳髓”都為人們覷覦與垂涎的國度里,易生易長、肉質(zhì)鮮美的鯉魚,多數(shù)情況下還是難逃自然常數(shù),成為釜中爨、盤中膾,留香于人們的齒頰之間。
但在有唐一朝的歷史歲月里,鯉魚卻是遍體生輝,擁有金盾護體,免除被人所烹、葬人腹臟之命運。
唐段成式《酉陽雜俎》記載:“國朝律,取得鯉魚即宜放,仍不得吃,號赤鯶公,賣者杖六十,言‘鯉’為‘李’也?!?/p>
唐律規(guī)定,民人不得捕食鯉魚,若偶爾網(wǎng)得,須速即放生,且不得直呼其名,當(dāng)稱之“赤鯶公”,鯶為草魚雅名。
因鯉魚之“鯉”與國姓“李”同音,不僅不可作食制肴,名字都不可妄稱,違律出售者,則要受杖六十,皮開肉綻為輕,重者小命嗚呼。
鯉魚成為李氏王朝的象征,躍升為“國魚”,有了法律護衛(wèi),自然成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。
傳言,隋末世運有衰、國祚將替,李淳風(fēng)、袁天罡以《易經(jīng)》推演天道世事變遷,繪制了預(yù)言書《推背圖》。
書中第二像,為十八條鯉魚離淵、劍穿二魚之圖,讖言稱:“十八子稱尊”,附詩云:“江中鯉魚三六子,重重源流泉源起”。
據(jù)說此是對其后李淵叛隋建唐之事的預(yù)言。
不過,總攬一幕幕歷史舊事,看其同處,預(yù)言是假,所謂秉受天命之言的流播,實是為謀反制造輿論,蠱惑人心。
鯉魚因其音,及與淵、水之關(guān)系,與李氏王朝未建時已經(jīng)結(jié)緣。
因名稱之音與國姓相同,動物受到皇命保護,鯉魚非為孤例,唐前唐后皆有前踵后趾。
其前,《晉書》記載,東晉恭帝年少時頑劣調(diào)皮,“曾令善射者射馬為戲”,用箭射馬以為戲玩。
有人見不得殘忍便勸諫道:“馬者國姓,而自殺之,不祥至甚?!?/p>
晉姓司馬,射馬殺馬之舉被以為是不祥之兆,恭帝聞言即叫停了游戲。
其后,《武宗實錄》載,明武宗朱厚照,屬相為豬,姓之音同豬,遂以豬之豢養(yǎng)、殺戮,不利于圣躬健康與社稷穩(wěn)固起意,于正德十四年下令禁止民間蓄豬屠豬。
但豬為百姓衣食之源,規(guī)定極難落實,經(jīng)大臣勸諫,禁令被廢。
因音同國姓而受到特殊政策的保護,確實是動物們種族繁衍中意外而至的福祉與恩寵。
當(dāng)然保護舉措實施的思想來源,非是自然保護主義者的動物福利觀念,而是由來已久古老信仰的殘存遺世。
一是對于語言靈力的崇信,古人認(rèn)為,相關(guān)詛咒話語的念叨,相應(yīng)的破壞效力或真會發(fā)生。
一是交感巫術(shù)遺存的反映,古人相信,經(jīng)過特殊儀式,擊毀、侮辱某種替代物,可致使被替代之物的敗亡。
譬如刺殺鯉魚,諧音“殺李”,類于咒罵,同于針刺布人害人巫術(shù)。唐朝大統(tǒng)的維護者以為,如此之為會招致陰霾邪氣,不利于王朝的皇命國運。
唐朝的護鯉之舉實是古人原始信仰思維的產(chǎn)物。
現(xiàn)在已無資料查考唐朝禁捕鯉魚之律法的起訖之期了,不過據(jù)推測,其或為中晚唐之時,記載禁令的段成式生活在9世紀(jì)前半期,正應(yīng)其時。
初唐、盛唐之時,唐朝正屬勃興之期,大唐氣象雍容自度,帝國上升時期的自信力使其不會有如此瑣屑之為。
成書于8世紀(jì)初孟詵所作的《食療本草》可以為證,書中將鯉魚以膽、肉、刺、鱗等部位分開,分別說明了其所具的醫(yī)療價值,并無不可捕食的記載。
至于唐末時分,軍鎮(zhèn)割據(jù),豪杰并起,刻璽稱王,綱紀(jì)敗壞,皇室無暇自保其身,回天無力,怎會顧及水族異類?
并且唐末民不聊生,食無果腹,何能遵循禁令,讓魚兒在垂涎之下暢游呢?
只有中晚唐交替之際,帝國大廈將傾,勢力已衰,外強中干而扭轉(zhuǎn)乾坤無力,才會不問蒼生問鬼神,胡亂猜度,而有如此營營之措。
帝王時代里,王命所顧,更多時是“恩足以及禽獸,而功不至于百姓”。
對于神異鯉魚的保護,終究不能挽救沒落王朝不可阻遏的覆亡命運。
鯉魚的狂歡之舞曲終人散,被歷史快速翻過的夢幻一頁,也成了鯉魚苗裔們永遠(yuǎn)追想的遙遙童話。
盡管鯉魚又被賦予了“易長又貴”諸般吉祥的寓意,可后世的人們還是在腹猶果然時,賞之飼之,在貪饞饑餓時,則烹之食之。
世人明悉,如許眾多的吉祥物,不過是人事情理的附會,護國佑民的禎祥福瑞,只是人們的美好意愿與期冀。
本文龍肝鳳髓是什么生肖,龍肝鳳髓解一肖到此分享完畢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標(biāo)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