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
1、哺乳類動物蝙蝠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,有900多種。
【資料圖】
2、它們中的多數(shù)還具有敏銳的聽覺定向(或回聲定位)系統(tǒng)。
3、大多數(shù)蝙蝠以昆蟲為食。
4、因為蝙蝠捕食大量昆蟲,故在昆蟲繁殖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,甚至可能有助于控制害蟲。
5、某些蝙蝠亦食果實、花粉、花蜜;熱帶美洲的吸血蝙蝠以哺乳動物及大型鳥類的血液為食。
6、這些蝙蝠有時會傳播狂犬病。
7、蝙蝠呈世界性分布。
8、在熱帶地區(qū),蝙蝠的數(shù)量極為豐富,它們會在人們的房屋和公共建筑物內(nèi)集成大群。
9、蝙蝠的體型大小差異極大。
10、最大的吸血狐蝠翼展達1.5米,而基蒂氏豬鼻蝙蝠的翼展僅有15厘米。
11、蝙蝠的顏色、皮毛質(zhì)地及臉相也千差萬別。
12、蝙蝠的翼是進化過程中由前肢演化而來。
13、除拇指外,前肢各指極度伸長,有一片飛膜從前臂、上臂向下與體側(cè)相連直至下肢的踝部。
14、拇指末端有爪。
15、多數(shù)蝙蝠于兩腿之間亦有一片兩層的膜,由深色裸露的皮膚構(gòu)成。
16、蝙蝠的吻部似嚙齒類或狐貍。
17、外耳向前突出,通常非常大,且活動靈活。
18、許多蝙蝠也有鼻葉,由皮膚和結(jié)締組織構(gòu)成,圍繞著鼻孔或在鼻孔上方拍動。
19、據(jù)認為鼻葉影響發(fā)聲及回聲定位。
20、蝙蝠的脖子短;胸及肩部寬大,胸肌發(fā)達;而髖及腿部細長。
21、除翼膜外,蝙蝠全身有毛,背部呈濃淡不同的灰色、棕黃色、褐色或黑色,而腹側(cè)色調(diào)較淺。
22、棲息于空曠地帶的蝙蝠,皮毛上常有斑點或雜色斑塊,顏色也各不相同。
23、蝙蝠的取食習性各異,或為掠食性,或有助于傳粉和散布果實,從而影響自然秩序。
24、吸血蝙蝠對人類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。
25、食蟲蝙蝠的糞便一直在農(nóng)業(yè)上用作肥料。
26、整個蝙蝠群的性周期是同步的,因此大部分交配活動發(fā)生于數(shù)周之內(nèi)。
27、妊娠期從6、7周到5、6月。
28、許多種類的雌體妊娠后遷到一個特別的哺育棲息地點。
29、蝙蝠通常每窩產(chǎn)1至4仔。
30、幼仔初生時無毛或少毛,常在一段時間內(nèi)不能視不能聽。
31、幼仔由親體照顧5周至5個月,按不同種類決定。
32、幾乎所有蝙蝠均于白天憩息,夜出覓食。
33、這種習性便于它們侵襲入睡的獵物,而自己不受其他動物或高溫陽光的傷害。
34、蝙蝠通常喜歡棲息于孤立的地方,如山洞、縫隙、地洞或建筑物內(nèi),也有棲于樹上、巖石上的。
35、它們總是倒掛著休息。
36、它們一般聚成群體,從幾十只到幾十萬只。
37、具有回聲定位能力的蝙蝠,能產(chǎn)生短促而頻率高的聲脈沖,這些聲波遇到附近物體便反射回來。
38、蝙蝠聽到反射回來的回聲,能夠確定獵物及障礙物的位置和大小。
39、這種本領(lǐng)要求高度靈敏的耳和發(fā)聲中樞與聽覺中樞的緊密結(jié)合。
40、蝙蝠個體之間也可能用聲脈沖的方式交流。
41、有少部分蝙蝠依靠嗅覺和視覺找尋食物。
42、盡管它們有萬能膠,看上去 很像鳥類。
43、但它們沒有羽毛,也不生蛋。
44、它們是哺乳動物的原因:雌性產(chǎn)下幼仔,用乳汁哺育。
本文分享完畢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