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北京日報
(資料圖)
八省市民族樂團聯(lián)合奏響《大運河》(主題)
北京日報訊(記者 韓軒)今年是大運河申遺成功9周年,昨晚,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的舞臺上迎來了130人的龐大陣容,他們并非來自同一個樂團,而是來自大運河沿途流域各省市的7家民族樂團與北京民族樂團一道,在著名指揮家譚利華的執(zhí)棒下,聯(lián)袂奏響了民族交響詩《大運河》的雄渾樂章。
民族交響詩《大運河》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,青年作曲家鄭陽作曲。演出當晚,觀眾在音樂廳一落座,目光就被舞臺上的演奏家吸引,演奏家們并沒有穿著完全相同的演出服,而是靚麗多彩、錯落有致,他們是來自天津歌舞劇院民族樂團、河北省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民族樂團、山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、河南民族樂團、安徽樂團民族管弦樂團、江蘇省演藝集團民族樂團、浙江演藝集團(浙江民族樂團)以及北京民族樂團的演奏家們,帶來一場史無前例的八省市民族樂團聯(lián)合音樂會。
“河神老祖,保佑船員?!备呖旱囊髡b回蕩在音樂廳,氣勢恢宏的打擊樂聲音響起,在指揮家譚利華的揮棒下,觀眾被帶到了大運河“開河節(jié)”的儀式上。北京歌舞劇院青年歌唱家馮金偉充滿儀式感的吟誦,加上古樸神秘的音樂語言,寓意著大運河繁忙興盛的場景。
大運河連接著我國多個省市,也連接著家國命運、商貿(mào)民生、城市發(fā)展、水利交通、文化藝術(shù)等多個主題,民族交響詩《大運河》則用《漕運滄?!贰饵S金水道》《江河萬古流》《舟楫通南北》《運河明珠》《醉千秋》《大河·天下》7個樂章表現(xiàn)大運河衍生的主題。其中,表現(xiàn)“黃金水道”的樂章靈動優(yōu)美,用民族樂器演繹出水流的涌動感;表現(xiàn)“漕運滄?!钡臉氛虑f嚴大氣,充滿大國氣象;表現(xiàn)“舟楫通南北”的樂章借鑒古代西域音樂素材,寓意著運河之上的洛陽是陸上絲綢之路的東起點,浙東段大運河也與海上絲綢之路緊密銜接。
作為民族交響詩,《大運河》運用了很多特色的民族樂器,將它們與大運河的精神結(jié)合起來。其中的笙協(xié)奏曲由北京民族樂團的青年笙演奏家鄭楊獨奏,氣韻悠長的音響謳歌了先人開通水利、征服自然的偉大;阮協(xié)奏曲則由北京民族樂團青年中阮演奏家李雨涵獨奏,帶領(lǐng)觀眾領(lǐng)略運河沿岸風土人情;此外,北京京劇院梅派青衣鄭瀟也為《大運河》帶來戲腔元素,空靈的吟唱仿佛唯美的聲部,與樂隊緊密融合在一起。
“民族交響詩《大運河》在2021年首演時,我就希望能聯(lián)合大運河沿線的院團舉辦一場史無前例的聯(lián)合音樂會。”北京民族樂團團長李長軍說,大運河沿線的很多民族樂團都有深厚的底蘊,也有很多優(yōu)秀的人才,“大運河申遺成功紀念日剛剛過去,如今又正值端午節(jié)這個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期間,我們把這7家民族樂團邀請到北京一起登臺,用民族音樂的形式講述運河故事,希望觀眾感受到鮮活的大運河文化,相信也會對民族管弦樂的發(fā)展起到推動作用?!?/p>
據(jù)悉,該場音樂會是北京演藝集團五月演出季閉幕演出,也是北京民族樂團音樂季的演出之一。民族交響詩《大運河》已入選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“2022—2023年時代交響”民族管弦樂類扶持作品,未來,《大運河》將開啟全國巡演。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