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
在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式上,來自全球規(guī)模最大的盲人管樂團——重慶市特教中心揚帆管樂團的視障孩子,奏響了國際殘奧委會會歌《未來贊美詩》。演奏時長1分58秒。
“音準特別好,演奏得特別棒,你們都太棒了!”中國殘疾人聯(lián)合會主席張海迪當天看完演出后激動地說。
3月8日,已回到重慶的揚帆管樂團指揮李沂念感慨地告訴《工人日報》記者:“很多人說我們創(chuàng)造了奇跡,其實這是團隊所有人辛苦努力取得的成果。十年磨一劍,我們實現(xiàn)了夢想。”
“冰墩墩雪容融可愛嗎”
就在殘奧會開幕當天,徐興惠專程從老家坐車來到兒子李強的學校——位于重慶南山上的市特殊教育中心。不過這次,她來等的不是她兒子,而是一場在晚上開始的演出。
一個多月前她就知道,李強將在國家體育場,作為揚帆管樂團的一員,在全世界觀眾面前,奏響奏響國際殘奧委會會歌。為了不錯過演出,她特地提前8小時出發(fā),“來早點好,晚了怕高速路上堵車。8年前,兒子加入揚帆管樂團。因為他個子高、力氣大,被安排吹大號。每次放假回家,他都會舉著幾十斤重的大號,一吹就是幾個小時。”徐興惠說。
這一天,所有孩子的家長都早早來到了揚帆音樂廳,大家一起興奮地鼓掌。蔡春祥和張婭夫妻倆緊張而興奮,他們的孩子蔡曉雪是單簧管樂手。“我們感到很自豪,感謝學校的教育,帶他們看更大的世界。”張婭的話音都有些哽咽。
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揚帆管樂團成立于2011年,是全球規(guī)模最大的盲人管樂團,成員全部為視障兒童。此前,孩子們登上過國家大劇院、北京音樂廳、解放軍軍樂廳等舞臺,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、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聯(lián)合演出。
在鳥巢,孩子們用心演奏,在重慶,同學們用心傾聽。10歲的張原豪來自綦江,是管樂團的薩克斯手,雖然因為身高原因落選,但他依然關(guān)心同學的動態(tài)。跟同學通話時,他好奇北京的一切,“北京下雪了么,冰墩墩雪容融可愛嗎?”
鮮為人知的艱辛
重慶市特教中心校長李龍梅告訴記者,2月21日起,揚帆管樂團就進入國家體育場開始實地排練,最初樂團一直被安排站在升旗臺下演奏。在一次聯(lián)排后,開幕式總導演張藝謀覺得,管樂團的表現(xiàn)很突出,應該將他們的表演更好地展現(xiàn)給觀眾。為了讓他們“亮”出來,張藝謀決定讓他們站在升旗臺階上表演。
初到北京,他們并不適應北方的氣候和飲食,困難也接踵而來……1分58秒的背后,是鮮為人知的艱辛。冬開幕式上不足2分鐘的演奏,背后是孩子們接近4個月的艱苦訓練。
“視障孩子看不見,只能靠聽力去掌握音樂的節(jié)奏和速度,相互配合完成演奏。”李龍梅說,因為戴了耳麥,孩子們聽力受影響,第一次聯(lián)排時,演奏的會歌結(jié)束了,會旗卻只升到了旗桿一半的位置。這個問題,后來想了很多辦法才解決。
為了完美地演奏,孩子們積極記譜、演奏、排練,但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。
“最大的困難是站立、隊列行走和持樂器姿勢的訓練、表情的管理。”李龍梅說,出場時持樂器的姿勢、預備演奏時上樂器的動作等,看起來簡單,但對于孩子們來說太難了,重復了上百次的訓練,樂手們才做到了節(jié)奏一致、整齊劃一。
齊奏,合奏,一字之差,卻截然不同。成立之初,樂團的每一個成員,想的都是怎樣把自己的樂器聲音吹到最大,怎樣讓別人能聽出自己樂器演奏的聲音,演奏的樂曲聽起來像亂成一鍋粥。
“要讓他們學會包容,懂得并愿意與他人合作。”李龍梅說,而這是當初學校決定成立管樂團的初衷。
音樂改變了他們
在管樂團訓練時,零基礎(chǔ)的老師們先給專業(yè)音樂老師當學生,給自己“掃盲”,再一點點手把手地教學生們樂理知識和演奏技巧。孩子們看不見樂器,老師就讀樂譜、敲節(jié)奏、教技巧……排演期間,演員、編導、輔導老師各盡其責,一刻也不敢松懈。
“對盲人而言,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‘摸’。”管樂團的甘洲老師稱,孩子們看不見,老師講得再仔細,他們也無法完全理解和領(lǐng)會。于是,老師們便發(fā)明了“摸”“說”教學法。比如,教孩子吹單簧管時,自己先在單簧管上擺好正確的手勢,然后讓孩子觸摸自己的手型,孩子一邊摸,他一邊講,往往一個音符就要學好幾堂課。“一堂課下來,口干舌燥,手酸背痛,潤喉糖一顆接一顆地吃。”甘洲說。
通過不斷練習,孩子們逐漸適應了寒冷的演奏環(huán)境,聯(lián)排表現(xiàn)一次比一次好,多次得到導演組和專業(yè)老師的肯定。3月4日晚,北京夜溫大約在1℃左右,揚帆管樂團47位樂手奏響了《未來贊美詩》。這是一群看不見光明的孩子,年齡最小的僅10歲,但全國乃至全球的觀眾,感受到了一場視覺加聽覺的盛宴。
“音樂改變了視障孩子們,他們變得陽光自信,變得熱情開朗。”李龍梅說,特殊教育不僅要培養(yǎng)“適應社會的人”,更應該培養(yǎng)“社會需要的人”,這些視障孩子需要發(fā)自內(nèi)心的關(guān)愛,需要社會搭建平臺,為他們打開心靈的窗戶,幫他們“挺起胸膛朝前走”。(記者李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