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陳浩愛歷史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首先紀昀(字:曉嵐)的生卒年月是1724年7月26日-1805年3月14日,而和珅和珅的生卒年月是1750年5月28日—1799年2月22日,從時間上來看,兩者是有交集的,都曾經在乾隆手下當過同事,而且確實當過修書的同事。
和珅受乾隆寵愛,那是毋庸置疑的,那紀曉嵐了?紀曉嵐自幼以讀書參加科舉,考取功名謀求仕途,到乾隆十九年,紀曉嵐為當時的二甲第四名,入翰林院庶吉士。這是一條讀書人為官的慣用途徑,科考后先不進入一線崗位,現在翰林院做一些文職工作如修書、翻譯等等,做個幾年,就會直接跳到各部當一個侍郎或者別的官。
這樣看來紀曉嵐的為官之道,就是普通而傳統(tǒng)的士林之道,乾隆曾評價且欣賞紀曉嵐讀書很厲害,確實他的成就也只在文化方面,比如修《四庫全書》、著《閱微草堂筆記》等,可是乾隆雖然看不起他處理政務的本事,卻也很欣賞他,比如乾隆去避暑、南巡、油江南、辦千壽宴,都有紀曉嵐伴架,可見他在乾隆心目中也是有一定地位的。
從權利的來說,乾隆朝特別是晚期一共有四大勢力,分別是以阿桂為首的武官派、以劉墉為首的御史派、以錢灃為首的反對派、以和珅為首的貪官們。和珅既受寵,權利又大,阿桂與和珅旗鼓相當,也有心跟他斗,可惜常年在外征戰(zhàn),鞭長莫及;劉墉時常裝瘋賣傻,避其鋒芒;錢灃這些冒頭御史派跟歷朝歷代都一樣,以督查、舉報為生,時常對和珅黨羽進行功伐,只可惜被和珅整得最慘,不是死就是貶。
紀曉嵐早起也曾當過御史,讀書人嘛,熱血方剛的,可是那時候和珅還是個奶娃娃,等和珅當了乾隆御前侍衛(wèi)的時候,紀曉嵐已經被乾隆任《四庫全書》館的總纂官,從此修書一生。乾隆三十八年,這個時間點很關鍵,對照和珅和紀曉嵐的命運軌跡,就會發(fā)現,兩人之后將不會有產生矛盾的一日。
縱覽紀曉嵐一生,因他曾給兩淮鹽政盧見通風報信,被問罪、發(fā)配烏魯木齊;因次子瀆職,受罪牽連,遭降職調任;歷任編修、左庶子、兵部侍郎、左都御史、禮部侍郎、尚書,應該早就看破權利的斗爭,晚年做個修書的純粹文官,不問俗事,所以他怎么會去跟風頭無兩的和珅斗了?有人說他曾主持過科舉考試、當過提督學政,所以門生遍布士林,可是乾隆朝不是明朝,不是士林當和東林黨的天下,何況紀曉嵐也當不得士林掌門人。
編者覺得這樣也沒什么不好,在電視劇里面,乾隆、紀曉嵐、和珅三個是主角,可是在歷史上紀曉嵐活到最后,和珅最年輕可是死得最慘,乾隆年長又長壽,可惜晚年不免落得昏庸之民。而紀曉嵐雖然在政治上沒什么成就,但卻中國歷史上少有為婦女運動和婦女權益做出貢獻的人,僅憑這一點就能在歷史中大放光彩。
責任編輯: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