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參考消息
(資料圖片)
參考消息網(wǎng)8月21日報道據(jù)美國趣味科學網(wǎng)站8月12日報道,響尾蛇發(fā)出的聲音或許是你在徒步旅行時可能聽到的最可怕的聲音。這些蛇是如何發(fā)出這種標志性聲響的?為什么會發(fā)出這種聲響?
北卡羅來納大學查珀爾希爾校區(qū)生物學教授戴維·普芬尼希對趣味科學網(wǎng)站說:“它們發(fā)出‘嘎啦’聲是為了警告捕食者?!?/p>
報道說,響尾蛇看似十分可怕,但它們并未處于食物鏈頂端。當捕食者或可能踩到它們的野獸(例如郊狼或野牛)靠近時,它們會警告捕食者不要靠近,否則可能會被它們的毒牙咬到。
響尾蛇的“嘎啦”聲充當著一種所謂的警告信號,這指的是這種動物非但不保持安靜或偽裝起來,還具有令其對捕食者來說非常顯眼的特征。這聽起來可能違反直覺,但許多動物在使用警告信號。例如,箭毒蛙的色彩非常鮮艷,蜜蜂擁有突出的黃黑條紋。但是,如果威脅是空洞的,那么看似具有威脅性的顯眼特征不會奏效。箭毒蛙鮮艷顏色背后是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強效毒液,蜜蜂條紋的背后則是毒刺,而響尾蛇“嘎啦”聲背后是一組毒牙。
2016年,普芬尼希所在實驗室當時的本科生布拉德利·奧爾夫和同事調(diào)查了響尾蛇響聲的進化過程。他們發(fā)現(xiàn),在響聲出現(xiàn)在響尾蛇身上很久之前,響尾蛇的祖先在受到威脅時就會搖晃尾巴。
奧爾夫分析了56種蛇搖晃尾巴的行為,發(fā)現(xiàn)雖然響尾蛇是唯一擁有響聲的蛇,但這項研究中的大部分蛇在受到威脅時都會快速搖晃尾巴。此外,同響尾蛇關(guān)系較為密切的蛇搖晃尾巴的速度和頻率往往更高。
奧地利格拉茨大學自然科學系教授鮑里斯·沙尼奧對趣味科學網(wǎng)站說:“通常,當蛇或其他爬行動物蛻皮時,它們會脫去舊表皮,并用舊表皮下面的新表皮取而代之。響尾蛇也一樣,除了尾部末端會有一塊表皮保留下來。這意味著響尾蛇每次蛻皮時,它們就會多一層角質(zhì)化表皮,這就是產(chǎn)生聲音的部分?!?/p>
這些松散粘連在一起的死皮片段是中空的,里面充斥著空氣。這些死皮片段會相互碰撞,從而產(chǎn)生著名的“嘎啦”聲。
標簽: